返回

人间至味是清欢

——《至味在人间》读后感


作者:◎ 母媛媛

这篇文章是作者读完《至味在人间》后写的一篇书评,作者对美食的热爱溢于言表。他谈到了每一辑中的美食杂文,特别是对于“味蕾记忆”和传统美食经典手艺的独特理解,对人间至味的赞叹和对干净的饮食环境的期待。读完文章后,作者如痴如醉,回味无穷。


(图片来源网络)

自从喜欢上做饭以后,我就对所 有与美食相关的电影、书籍等充满了兴趣。看了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后,对总导演陈晓卿写的这本《至味在人间》更加期待。 《至味在人间》这本书收集了陈晓卿的美食杂文。跟着著名“扫嘴街”陈晓卿一起寻味人间,每一站都是一次绝美的风味收获。《至味在人间》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都包含了无数的美味。

辑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从一坛四十年的陈酱到几十年的味蕾思念,再到“菜汤拌饭鼎锅刮烂,可见其美味”的直白,于陈晓卿而言,他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是一碗汤汁鲜亮浓厚的羊肉汤。于我,以及大多数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我们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大概都是一碗清爽可口的酸汤吧。

辑二:一个人的面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正随着时代发展而日渐趋同,但是正如陈晓卿所说,青年时代的顽固味觉记忆,势必影响人一生的食物选择。读这本书引起我最多的共鸣就是“味蕾记忆”这个词。我们最难忘记的美妙食物,大多是儿时的一种味蕾记忆。也正因有了这一份难忘,我们余生就会不停寻找,不停回味。或许,我们寻的,还有那再也回不去的幼时的满心欢喜吧。

辑三:至味在江湖。都说“高手在人间”,真正触动味蕾的至味,大隐隐 于市,小隐隐于野。陈晓卿表示,一些高档大气上档次的餐厅的菜品较为格式化,标准化,迎合食客,却没有独特的味道,说不上平淡,但绝对不够惊艳。于江湖中寻味特色菜与口味菜的不同,贴一身五湖四海的膘,守着不愿为外人道的美食秘密,每次回味都会有油然而生的幸福。

辑四:吃口热乎的。陈晓卿说: “吃喝不能太近乎,也不能太生分。”吃口热乎的,不必过于在乎吃饭的场合。于陈晓卿而言,他喜欢与朋友一起在人声鼎沸的闹市里,寻一味小馆, 紧紧挨坐,杯盘尽扫,主客言欢。若过于官方客气、生疏,就失了那股烟火味。

辑五:留住手艺。俗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各大菜系,各大年代的标志菜,越是出名,越更该留住经典的手艺。如一条奇臭无比的鳜鱼,新式做法也许更迎合大众口味,但其色泽和味道只会让吃过传统吃法的人摇头叹息。也就是说,当我们吃过传统而经典的口味,那么其他创新再怎么绝美, 也不能取代经典。

辑六:吮指之欢。现在的社会都讲究干净文明,吃大螃蟹、小龙虾要戴手套,怕油渍染了手指。而陈晓卿认为,饮食上的繁文缛节有时候会影响进食的快意。两手清白,没有任何“作案痕迹”的进食,多遗憾呀?正如嗦粉要有声,吸溜吸溜的声音方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食客们大快朵颐的满足与欢喜。

在读这本《至味在人间》时,我不知道咽了多少次口水,只觉得,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看一个,有一味儿。读完,我已然醉了,醉在这些绝美的人间至味里,清欢而安然。

(作者系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0 级学生)

贵州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439次访问,全刊已有5958461次访问